12月22日,襄阳襄州区程河镇患者王某到该镇埠口卫生院就诊。按照襄阳市推行的“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模式,接诊的是市中医医院筋伤推拿科主任刘肖瑜。
经初步检查,王某需要行CT检查,但该卫生院没有CT机。不过,刘肖瑜给他开了一张检查单,王某持单来到邻近的双沟镇卫生院,很快完成了检查,“以前跑到城区大医院检查得半天时间,现在不到两小时就检查完了,很方便。”
“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是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县(市、区)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辐射周边乡镇卫生院的医联全保“一张网”。
与以往松散型的医联体不同,市中医医院牵头后以科室为主导,组建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进驻襄阳城区周边二级及以下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国医堂)进行“科室托管”,建设“专科联盟”,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服务、技术、中医特色等全套注入基层卫生院,提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统一调配,共享医疗资源。
从2021年6月下旬开始,像刘肖瑜这样的市中医医院高年资专家,每人每周有两三天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坐诊,分布的科室包括脑病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等。
“这种模式下,我们直接对接基层卫生院,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就医、资源共享、一单通管。”刘肖瑜说,如果王某需要到二级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凭一张单据,全程有人对接安排,畅通无阻。
该模式始于襄州区伙牌镇卫生院。鉴于卫生院检查设备少、医疗能力弱、患者流失严重、经营入不敷出等困难,2021年6月,伙牌镇卫生院负责人找到市中医医院,商谈建立“持续托管式”医联体合作模式。由于中医药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更适合在缺少检查设备的农村试点。该模式下,大专家坐诊小乡镇,卫生院可开展以前三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院的门诊量、住院量猛增。
不过,以前卫生院不开展的某些治疗,医保没有适配卫生院的相应定额结算政策。在“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模式下,襄州区医保局出台新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报销政策的“破冰”。今年前11个月,伙牌镇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住院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40%、80%。同时,与到三级医院治疗相比,患者自付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人均减少2300元、1000元。
继伙牌镇卫生院之后,全市已有22个乡镇卫生院加入“持续托管式”医联体行列。据市卫健委统计,一年来,凭借首诊一张单据在医联体中的一二三级医院检查、转诊、治疗、结算的受益群众达53万多人次。(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兴会 刘慧 张伟 通讯员 杜本钦)
发表时间:2022-12-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12月22日,襄阳襄州区程河镇患者王某到该镇埠口卫生院就诊。按照襄阳市推行的“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模式,接诊的是市中医医院筋伤推拿科主任刘肖瑜。
经初步检查,王某需要行CT检查,但该卫生院没有CT机。不过,刘肖瑜给他开了一张检查单,王某持单来到邻近的双沟镇卫生院,很快完成了检查,“以前跑到城区大医院检查得半天时间,现在不到两小时就检查完了,很方便。”
“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是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县(市、区)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辐射周边乡镇卫生院的医联全保“一张网”。
与以往松散型的医联体不同,市中医医院牵头后以科室为主导,组建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进驻襄阳城区周边二级及以下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国医堂)进行“科室托管”,建设“专科联盟”,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服务、技术、中医特色等全套注入基层卫生院,提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统一调配,共享医疗资源。
从2021年6月下旬开始,像刘肖瑜这样的市中医医院高年资专家,每人每周有两三天时间在乡镇卫生院坐诊,分布的科室包括脑病科、肺病科、内分泌科等。
“这种模式下,我们直接对接基层卫生院,方便农村群众就近就医、资源共享、一单通管。”刘肖瑜说,如果王某需要到二级或三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凭一张单据,全程有人对接安排,畅通无阻。
该模式始于襄州区伙牌镇卫生院。鉴于卫生院检查设备少、医疗能力弱、患者流失严重、经营入不敷出等困难,2021年6月,伙牌镇卫生院负责人找到市中医医院,商谈建立“持续托管式”医联体合作模式。由于中医药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更适合在缺少检查设备的农村试点。该模式下,大专家坐诊小乡镇,卫生院可开展以前三级医院才能做的手术,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院的门诊量、住院量猛增。
不过,以前卫生院不开展的某些治疗,医保没有适配卫生院的相应定额结算政策。在“持续托管式”医联体模式下,襄州区医保局出台新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报销政策的“破冰”。今年前11个月,伙牌镇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住院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40%、80%。同时,与到三级医院治疗相比,患者自付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人均减少2300元、1000元。
继伙牌镇卫生院之后,全市已有22个乡镇卫生院加入“持续托管式”医联体行列。据市卫健委统计,一年来,凭借首诊一张单据在医联体中的一二三级医院检查、转诊、治疗、结算的受益群众达53万多人次。(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兴会 刘慧 张伟 通讯员 杜本钦)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