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aay6w"><noscript id="aay6w"></noscript>
  • <xmp id="aay6w"><noscript id="aay6w"></noscript>

    办好群众心头事 武汉蔡甸描绘幸福新画卷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2月2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蔡甸常福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迎接首届新生

    改造后的汉棉小区旧貌换新颜

    崭新美观的校园里奋笔疾书的少年;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内老人们爽朗的笑声;街道文化站里享受阅读时光的市民;整治后旧貌换新颜小区里洋溢的笑脸;公园绿道上挥汗的跑者;还有湿地里用翅膀“点赞”蔡甸生态的候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以来,蔡甸区聚焦民生诉求,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一批可观可感可及的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

    用精细化服务

    给“一老一小”交上温暖“答卷”

    立冬时节,虽然屋外早已寒风料峭,但位于索河街道嵩阳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里却暖意浓浓。闲适的氛围中,村民们有的惬意地晒着太阳、聊着天,有的随着欢快的乐曲哼唱几句,还有的在专心致志做着手工,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聚在一起不但能够相互照应,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休闲娱乐。”“生活比原来丰富多了。”正在练书法的老人们也笑得合不拢嘴。

    眼前欢快温馨的场景,是这里的常态。今年,索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建成运营,街道所有村和社区实现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全覆盖。

    坚持人民至上,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蔡甸区坚定不移把这一理念,落实到了具体行动、具体工作中。

    在蔡甸各街道,集活动、就餐、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在村(社区)遍地开花。今年更是新增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0家,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着“有滋有味”的晚年生活。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

    一直以来,蔡甸区不断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坚持“软硬兼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通过做优医育、幼托一体、强化服务,推动婴幼儿照护、托幼、教育全域覆盖,在“软件”方面加强对社会办托以及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支持力度,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让“幼有所托”成为惠民常态。

    2022年新增政府主导普惠性托育机构4家。不仅为众多的年轻父母“减压松绑”,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幼有良育。

    改造老旧小区

    群众乐享幸福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民心,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又旧又乱。”提起改造前,家住蔡甸街道马号社区汉棉小区的李晓军感受颇深,这个建于1986年的老旧小区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路面坑洼泥灰飞扬,草坪绿化杂草丛生,排水管道污水倒灌……

    2022年,蔡甸区对市政宿舍、财政局宿舍、汉棉小区等一大批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维修。其中率先完成改造的汉棉小区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贯穿其中,停车场内秩序井然,小区内绿植生机盎然,曾经的老楼变身“花园洋房”,让居民们乐开了花。

    既要扮靓“面子”,也要做精“里子”。蔡甸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进行完善,并增设充电桩、道路监控、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共设施。同时,还为小区安装了智能抓拍探头、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行人通道自动门,为小区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在改造过程中,施工队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一突破解决,力求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67套,群众生活更舒心。

    2022年,蔡甸区统筹推进22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霞光变电站建成送电,供排水管网改造、星光变电站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改造升级、公路改扩建48.3公里。新增停车泊位5819个、充电桩1363个。

    城市美,农村更宜居。今年来,蔡甸区30个市级美丽乡村项目基本完工,“擦亮小城镇”行动圆满完成。永安火焰村、侏儒山阳湾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乡村成了“诗与远方”。

    聚焦群众关切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蔡甸的奋斗目标。

    “孩子今年到了入学年龄,正好附近新学校开学,家门口就有名校资源真是太幸福了。”武汉市长春街小学蔡甸祥云分校学生家长吴小丽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今年9月,武汉市长春街小学祥云分校正式开学,这也是该区引入的第二所“长春街系”小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蔡甸打开合作办学的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蔡甸区锚定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把现代化基础教育落实、校区环境建设、优质师资引入作为当前重点工作。

    近年来,蔡甸区紧盯“入学难”“大班额”等教育民生问题,全面推进“中小学配建”等重大项目。2022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优质均衡,包括常福九年一贯制学校、长春街小学祥云分校等在内的7所中小学建成投用。

    对于家庭而言,幼儿园是孩子迈入教育机构的第一步。随着“三孩政策”而来的巨大供需缺口,令学前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如何在这种关口上确保更多孩子从“有园上”到“上好园”?难度显而易见。但蔡甸选择迎难而上。2022年,该区通过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9个,新增学位1.32万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48%。

    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蔡甸医疗步伐正以“加速度”赶上市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今年,备受关注的武汉常福医院完成整体移交,这座总投资25.3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平疫结合”医院科室齐全,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托管运营,将能满足周边地区30万规划人口的日常就医需求。

    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进什么。

    去年3月,蔡甸区获得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一年多以创促建,蔡甸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文旅体深度融合,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今年,共打造14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社区,举办惠民文化活动300余场,完成全民健身示范工程14个。“12分钟公共文体圈”初见雏形,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守牢民生底线,追求发展高线,蔡甸把“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净增4500人,职工“三险”净增参保7000余人次,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连调连涨。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28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35个。

    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利民项目,托举着群众稳稳的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周雄)

    责任编辑: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办好群众心头事 武汉蔡甸描绘幸福新画卷

    发表时间:2022-12-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蔡甸常福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迎接首届新生

    改造后的汉棉小区旧貌换新颜

    崭新美观的校园里奋笔疾书的少年;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内老人们爽朗的笑声;街道文化站里享受阅读时光的市民;整治后旧貌换新颜小区里洋溢的笑脸;公园绿道上挥汗的跑者;还有湿地里用翅膀“点赞”蔡甸生态的候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以来,蔡甸区聚焦民生诉求,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5%以上,一批可观可感可及的民生工程高质量完成。

    用精细化服务

    给“一老一小”交上温暖“答卷”

    立冬时节,虽然屋外早已寒风料峭,但位于索河街道嵩阳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里却暖意浓浓。闲适的氛围中,村民们有的惬意地晒着太阳、聊着天,有的随着欢快的乐曲哼唱几句,还有的在专心致志做着手工,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聚在一起不但能够相互照应,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休闲娱乐。”“生活比原来丰富多了。”正在练书法的老人们也笑得合不拢嘴。

    眼前欢快温馨的场景,是这里的常态。今年,索河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项目正式建成运营,街道所有村和社区实现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全覆盖。

    坚持人民至上,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蔡甸区坚定不移把这一理念,落实到了具体行动、具体工作中。

    在蔡甸各街道,集活动、就餐、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在村(社区)遍地开花。今年更是新增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0家,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着“有滋有味”的晚年生活。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

    一直以来,蔡甸区不断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坚持“软硬兼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通过做优医育、幼托一体、强化服务,推动婴幼儿照护、托幼、教育全域覆盖,在“软件”方面加强对社会办托以及发展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支持力度,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让“幼有所托”成为惠民常态。

    2022年新增政府主导普惠性托育机构4家。不仅为众多的年轻父母“减压松绑”,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幼有良育。

    改造老旧小区

    群众乐享幸福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民心,一头连着城市发展。

    “又旧又乱。”提起改造前,家住蔡甸街道马号社区汉棉小区的李晓军感受颇深,这个建于1986年的老旧小区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路面坑洼泥灰飞扬,草坪绿化杂草丛生,排水管道污水倒灌……

    2022年,蔡甸区对市政宿舍、财政局宿舍、汉棉小区等一大批老旧小区完成改造维修。其中率先完成改造的汉棉小区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贯穿其中,停车场内秩序井然,小区内绿植生机盎然,曾经的老楼变身“花园洋房”,让居民们乐开了花。

    既要扮靓“面子”,也要做精“里子”。蔡甸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功能进行完善,并增设充电桩、道路监控、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共设施。同时,还为小区安装了智能抓拍探头、智能人脸识别门禁、行人通道自动门,为小区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

    在改造过程中,施工队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对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一突破解决,力求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67套,群众生活更舒心。

    2022年,蔡甸区统筹推进22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亿元。霞光变电站建成送电,供排水管网改造、星光变电站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改造升级、公路改扩建48.3公里。新增停车泊位5819个、充电桩1363个。

    城市美,农村更宜居。今年来,蔡甸区30个市级美丽乡村项目基本完工,“擦亮小城镇”行动圆满完成。永安火焰村、侏儒山阳湾村获评省级森林乡村,乡村成了“诗与远方”。

    聚焦群众关切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蔡甸的奋斗目标。

    “孩子今年到了入学年龄,正好附近新学校开学,家门口就有名校资源真是太幸福了。”武汉市长春街小学蔡甸祥云分校学生家长吴小丽说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今年9月,武汉市长春街小学祥云分校正式开学,这也是该区引入的第二所“长春街系”小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蔡甸打开合作办学的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蔡甸区锚定建设教育强区的目标,把现代化基础教育落实、校区环境建设、优质师资引入作为当前重点工作。

    近年来,蔡甸区紧盯“入学难”“大班额”等教育民生问题,全面推进“中小学配建”等重大项目。2022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优质均衡,包括常福九年一贯制学校、长春街小学祥云分校等在内的7所中小学建成投用。

    对于家庭而言,幼儿园是孩子迈入教育机构的第一步。随着“三孩政策”而来的巨大供需缺口,令学前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现实挑战,如何在这种关口上确保更多孩子从“有园上”到“上好园”?难度显而易见。但蔡甸选择迎难而上。2022年,该区通过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9个,新增学位1.32万个,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48%。

    完善城市功能

    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蔡甸医疗步伐正以“加速度”赶上市民日益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今年,备受关注的武汉常福医院完成整体移交,这座总投资25.3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平疫结合”医院科室齐全,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托管运营,将能满足周边地区30万规划人口的日常就医需求。

    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进什么。

    去年3月,蔡甸区获得第四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以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区”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一年多以创促建,蔡甸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服务供给提质增效,文旅体深度融合,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今年,共打造14个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社区,举办惠民文化活动300余场,完成全民健身示范工程14个。“12分钟公共文体圈”初见雏形,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守牢民生底线,追求发展高线,蔡甸把“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5%以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净增4500人,职工“三险”净增参保7000余人次,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连调连涨。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28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35个。

    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利民项目,托举着群众稳稳的幸福,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通讯员 周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

    在线观看欧美一级
    <xmp id="aay6w"><noscript id="aay6w"></noscript>
  • <xmp id="aay6w"><noscript id="aay6w"></noscript>